留学出国能移民吗?

白延明白延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近几年,国外的许多大学开始降低留学的门槛,很多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海外工作人员纷纷跳槽至国内大型企业,国内许多企业给予海外留学归来的学生相当多的福利。种种利好消息不断传出,出国留学似乎成了众多高校应届生甚至是中专生、职高毕业生出路较好的选择。

于是,家长和学生开始了为时一年的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工作。除了应付学校课程之外,一个中国学生还需要准备英语考试(一般要求托福成绩550分以上)、英文学习计划和个人陈述。当然,还有那个贵得让人侧目的留学保证金。

国外学校一般通过邮寄的方式将offer寄到国内,这些学生一般被称为本科第一批录取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未能达到语言要求被国外学校列入语言中心进行英语培训。这部分学生一般被称为本科第二批录取学生。

选择去国外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学生:

原本国内高中成绩较差的、家庭条件较差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出去锻炼锻炼的、希望能尽快出国(经济较落后国家),尽早实现财务自由的、读完三本不愿续本但却愿意出国花钱买本科的。还有部分学生是纯粹为了出国而出国,出去以后不知道读什么好,也不知道将来做什么的,一般称为“海龟”。

据可靠数据,199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66.8万人出国留学,比1998年同期增长32.1%,年均增长16.3%。在已派出去的66.8万人中,15.6万人派往美国,13.7万人派往香港,11万人派往英国,其余分别派往其他欧洲国家和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而今年,中国政府主管部门仍然坚持“只降不降”的出国留学政策。

但是,海外留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近三年来,只有10%的中国学生最终获得了去美国顶尖大学学习的录取通知书。即使幸运的被国外学校录取,国内学生和家长还将面临着高昂的海外学习生活费用(一般在8—20万元人民币/年)的考验。

对于家里没有“矿”的普通中国学生来说,要想完成海外大学学业,除非毕业后马上能迅速找到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这取决于海外大学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否则就必须在出国前准备好足够动用的资金。

一旦能熬过经济上的难关,海外游子还将面对语言上的障碍、生活习俗和环境上的不适应。由于中国学生以课本知识为主,国外大学重视实际的动手能力,中国学生往往觉得力不从心。特别是看到别的国家学生很轻松的样子,心中充满挫折感。心理、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有可能会使一个学子为之堕落,一旦失去了刻苦好学的精神,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留过学的人都知道,在国外,中国学生是最不容易取得奖学金的(尤其是研究生),因为中国学生太多,而奖学金额有限(一般只有学费的20%—30%)。即使不拿奖学金,多数中国学生为节约费用一般也只在国内学生中找伴侣,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语言沟通上的困难,再加上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一般很难建立较亲密的男女朋友关系,更不用说结为夫妻了。

中国学生总觉得自己是“外人”、总是感觉寄人篱下——这种郁闷的感觉使多数中国学生总想在学业成绩上超群,以证明自已的价值。而繁重的功课、加之与国内信息闭塞,使他们经常被“打垮”,“挫败”感使他们丧失信心。

国外名校的高要求、高水准的“严酷”考验,也让一些国内所谓重点大学的尖子学生望尘莫及。一般的中国学生就算使出浑身解数,最多只得中等的成绩,与那些从小学开始就在西方世界里茁壮成长的当地学生相比,确实相形见绌。一些国内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最终拿到令人尴尬的、低于平均水平的的成绩,甚至被导师歧视甚至虐待。从此,中国学生的“优秀”在人家看来也不过如此,再也无法洗刷掉“差生”的阴影。

而海外高昂的生活费用却会让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不堪重负,一旦陷入债务危机,要么无法继续学业而遭退学,要么不得不辍学打工还学费,一旦打零工,就很有可能丢下书本,最终荒废学业。

从1985年起,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就开始实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励基金”计划。每年国家拨付一定数额的中央财政,对自费留学回国人员给予奖励。凡能在本国从事科研、教育、文化、经济、外交、文艺、体育等符合奖励条件的自费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均可申请。

不过,这项奖励只限于自费自费,公派留学人员不能享受。从1997年起,国家又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奖励办法”对首批主动回国服务的企业家、专门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在收入报酬、人员安置、家庭随迁方面将给予优先照顾。

但奖励毕竟有限,且要回到原户口所在地申请(含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申请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在海外从事一般性服务或劳动的低收入留学人员来说,只能望“奖”兴叹了。

事实上,在中国,只有极少部分人能最终实现“留学出国能移民”的梦想。即使那些获得了国外永久居留权的人,他们在国外的生活并不轻松,因为还要面临着语言的再一次考验和他们所选择专业的持续不断的学习。

不管怎么说,那些已经和正在为出国努力打拼的青年学子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在国外,中国学生始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同龄人同化,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当地外语环境中,易实现“零起步”,融入当地生活。而在中国学生一般要花3—5年的时间才能“补”上这“一步”,这“一步”往往很艰难,因为缺乏语言环境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