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毕不了业的多吗?
我来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吧, 国外大学就像是大型的网络游戏, 而你所在的系就相当于这个游戏里你所在的小公会, 而导师就像你的游戏ID所代表的人物职业一样, 决定了你这个公会的整体实力和玩法风格。 同一个网络游戏里不同公会的玩家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从技术最菜的菜鸟到最顶尖的大神都在一个游戏里都有代表, 但不管怎么样, 这个游戏的主要体验还是由游戏里最高端的那10%的玩家来决定的, 这就像国内985/211学校毕业的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不到5%,却能够拿掉超过7成的人口收入一样, 你无法抹平这差距, 因为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这样定的。
但国外大学的硕士不是这样的, 它的录取机制相对灵活, 一个学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是热门专业竞争大,冷门专业竞争小), 这就使得一部分人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而达到比较容易毕业的目的。 比如说同样是MIT, 它旗下的斯隆商学院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难考的商学院之一了, 但是它旗下的计算机学院却是另外一回事, 一般来说中国人选择去MIT念书的话, 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挑战读商科,而是去挑战读计算机,原因也很简单——更容易拿到学位。当然在MIT这种神仙打架的地方,就算你去挑战读商科也不是说就能轻轻松松混到学位的了,只不过相对于其他学校的同专业学生来说,你是属于比较幸运的那几个而已。 相反,有一些同学可能本来去读商科的,但是到了MIT之后发现自己更适合做科研,于是他们转到计算机院去了,因为转专业并不困难,而且他们本身也有很高的学习能力,最后同样能拿到非常好的就业结果。
所以, 能不能顺利毕业其实真的取决于你的选课规划和导师的批复,如果你遇到一个好导师的话那一切都事半功倍,否则一切就可能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