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关西日本如何划分?
这个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日本在地理上并没有所谓的“关东”和“关西”的区分,这种区分只是近代以来的概念,并且是政治上的概念而非地理上的概念。 “关东”并不是一个山脉或者地理单元,相反,“关东”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些军事行动。 比如织田信长的“关东远征”、丰臣秀吉的“关东出阵”以及武田家的“关东征伐”等等。这些行动发生的场所都被称为“关东”或“奥羽”。
后来江户幕府成立之后,为了应对来自中国地区的海上入侵,在关东地区建设了江户城(如今的东京)并作为国都,逐渐形成了关东地区作为日本政治中心的意思。
而“关西”则来源于另一个典故——源赖朝于1180年发动“关西之乱”。虽然最终源赖朝被平氏击败,但是源赖朝势力所到达的伊势湾一带就被认为是“关西”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由于历史因素,现在的福岛县、茨城县、埼玉县的部分地区原本属于甲信越地区,历史上曾经属于武田氏的领地。而在武田氏灭亡后,这些地区归属于江户幕府直辖或是作为领地的封地。随着明治维新的推行和版图的调整,现在这一带的行政区域归属也得以确定。
因此可以说,现在日本的关西地区和关东地区是在明治时期才彻底划分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因为明治维新的时候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因此需要把原来的封建割据状态下的领地重新进行整合,以便于新领导的推行各项改革措施。于是人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种划分:关东属江户幕府的直辖封地和藩国;关西则是武家大名(战国时代后期的各大名)的领地。
这样的分割方式实际上是非常不科学的。首先是因为山地多,关西实际上指的是山阴与山阳两地,这两块地区的差异很大,很难用统一的方式发展经济;其次是对文化上的区别看待是有问题的,比如京都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佛教和文化中心,而大阪则是商业与贸易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