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学校怎么样?
作为曾经深度参与调研并撰写过国内国际学校发展报告的人,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国际学校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在报告中我们也尝试从不同角度来定义国际学校这一概念,最终的结论是: 由于我们对“国际学校”的定义难以有一个令人满意且大众普遍认可的定义,所以接下来对“学校”的讨论将暂时搁置,直接从“国际”二字展开。
目前中国境内的国际学校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种为境外开办的学校,这类学校的办学主体是在我国境外的;第二种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这类学校原则上只招收外籍学生;第三种为民办国际学校,这种类型的学校既有外国籍的学生,也有中国籍的学生。我们报告的调研对象为民办国际学校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两类。 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国际学校发展的两个问题:
一、如何评价当前中国国际学校普遍偏高收费的问题? 二、如何解决中国国际学校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 而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须先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一、举办国际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者、投资者、地方政府) 二、什么人需要国际学校? (本地孩子、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 三、怎样构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学校制度体系? 在报告中,我们详细阐述了每个问题的观点,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如果让我总结国际学校的现状的话,我想用 “供需失衡”“标准不一”“乱象丛生”“暗流涌动” 四词来形容。供大于求使得择校热不断升级,各家国际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各出奇招,而与此同时,公众对于国际学校的了解极度不平衡,信息不对称,导致各类负面新闻频出。